尖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2-03-24 16:51:49.0




尖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尖山区人民政府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1

第一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成就……………………………………………3

第一节十三五奠定的坚实基础…………………………………………………………3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8

第三节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10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11

第一节指导思想………………………………………………………………………………………11

第二节基本原则………………………………………………………………………………………12

第三节主要目标………………………………………………………………………………………13

第三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16

第一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打造近郊农业样板……………………………16

第二节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20

第三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新动能………………25

第四节实施科技引领发展战略,坚决担当首府使命…………………30

第五节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全面重塑内外联动优势………………………33

第六节实施精品城市建设战略,提升宜居宜业城区品质…………………34

第七节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精心绘就美丽尖山画卷……………………………37

第八节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改善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39

第九节实施民生改善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和谐幸福家园……………………41

第十节实施高效能治理战略,探索现代化城区治理路径……………………46

第四章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全面完成…………………………………49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更迎来加速推动尖山区高质量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因此,编制好尖山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区未来五年实施十大战略,抓好五区建设,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尖山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了权威高效的组织和工作体系与机制,从全区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编写专班。按照《中共尖山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区长办公会议专题逐项研究并形成了《规划纲要》,在中共尖山区委十届78次常委会议和2020年尖山区第1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为我区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区坚持规划引领与项目支撑相协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确定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尖山开好局、起好步的总目标。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专班开展了充分的调研,组织了重大课题研究、专题征集意见,参加了国家和省市专题培训,与本市其他县区开展了多次调研交流,多次到市发改委请示汇报,广泛吸收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整个编制过程中,分阶段征求了区级领导、区委委员、候补委员,离退休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把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吸纳到了规划之中。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可以说规划的编制,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及历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维和总体部署。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契合尖山发展实际,凝聚着全区人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愿望,凝聚着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力量。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个新突破为主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方位振兴新局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尖山区建设成幸福和谐富裕美丽的现代中心城区。

尖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尖山区以三个领先为目标,实施十大战略,抓好五区建设,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打造转型发展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加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具有重大意义。本纲要依据《中共尖山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区人民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成就

第一节十三五奠定的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尖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以三个领先为目标,大力实施五区建设发展战略,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利因素,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保障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打造幸福宜居尖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区、省级平安区、省级双拥模范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等多项荣誉称号,揭开了全面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

——经济实力取得新跨越。五年来,我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30.12亿元,年均增长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4.16亿元,年均增长3.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5.1亿元,年均增长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76亿元,年均增长1.9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完成46.28亿元,年均增长27%;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5%7%;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以内。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五年来,我区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加速培育优势产业群体和龙头骨干企业,持续加大产业园区建设投入,中小企业园区累计投资20179万元,实现了五通一平。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跃,小溪湖沙滩浴场、万丰养殖等市级百大项目如期开复工建设,集佳电气、森远木业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新引进上海星硕专科学校、三江儿童技能拓展文化产业园等项目9个,总投资9.06亿元,有众诚甜糯玉米加工、平安普惠金融等项目投入运营。十三五期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2项,其中超亿元产业项目6项。争取国家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超亿元,利用省外资金达5.4亿元,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特色农业体现新气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推进脱贫攻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落实产业项目,带动旅游发展,实现了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与省农科院合作,打造了食用菌、有机蔬菜、大田作物、花卉养植、经济作物等五大培训基地。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鲜食玉米、经济作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围绕菜篮子工程,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注册了乐万家北大院绿色标识及耳玉良缘有机绿色食品标识,绿色无公害种植认证面积1200亩;鼓励家庭农场建设,一户农场被评为市级家庭示范农场。双兴采摘体验园年生产草莓1.8万斤,葡萄1.2万斤,接待游客10万人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7511元增长至2020年的22990元,增幅31.29%

——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引进禾鑫源农业、华云数字等电商平台20多家,扶持深蓝数据科技、趣米农网等电商企业50多家,尖山创新创业孵化园通过了省级孵化器认证,成功孵化诚飞科技、永亨电子商务等企业10余家,新注册各类网店350余家,微商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新增熊猫快收、菜鸟裹裹等快递公司5家,全区有快递公司总部20家、分公司38家,日收发量突破4万件,包裹业务量翻一番。大力开展双百购物季、惠聚金秋购物节、网红夜市美食节等大促销活动,推出政府优惠券及刷卡满减活动、免配送费、储值赠等系列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优惠让利活动,推介公立糯玉米、农家土鸡蛋、富硒大米等特色品牌产品。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7.6%

——民生福祉取得新提高。五年来,我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全区累计发放社保补贴17468人次、3333万元,申请自主创业贷款187人、1459万元,有4667户困难家庭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852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人员19624人次,安置公益性岗位82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参保12998人,低保、重病、重残参保达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新农合、医疗保险扩面,累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3.23万人,参保率达到96%以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五年来,我区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重建小学5所、新建幼儿园1所,学校布局得到优化,全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了阳光教育工程,兑现四零承诺,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高效活力课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开展了小学生篮球、足球、跳绳、踢毽子等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不断增强。大力推进社区禁毒、社区康复工作,打造了700平方米的尖山区社区禁毒中心、5处禁毒基地和9个教育园地,全区在册吸毒人员建档完成率达100%,社戒社康人员报到率、执行率和吸毒人员管控率达100%。开展了十星级文明社区评比活动,打造了千米社区8个,文化活动中心3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3个。成功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区文化艺术节、尖山区全民运动会、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等大型活动100多场次。

——基础设施取得新提升。五年来,我区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持续提升、环境面貌发生巨变、形象大幅提升。全区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河湖清四乱、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抓好源头防控,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植树绿化和冬季清冰雪三项攻坚战,如期完成建设路跨线桥、中心站跨线桥建设和小尖山征拆工作,有15343户居民喜迁新居,修建背街巷路340条、17.5万延长米,完成城区村屯绿化1.1万平方米,植树造林33.2万株,栽花种草15万平方米,社区保洁面积达到49.5万平方米,关停污染企业36家,打造了绿化示范村4个、绿化精品小区5个,城乡面貌实现了历史性改观。

——疫情科学防控进入了新常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区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全面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突出抓好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和网格化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阶段防控任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尖山区共召开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调度部署会议65次,发布各类公告近40余条,印发各类文件86件,发放各类宣传品近30余万份,设立城区和村屯卡口271个,聘用网格员1533名;下发通告12091份,关停整顿68家,疏散关停养老场所5家,排查医疗机构127家,关停整顿75家,整改问题453条,整改完成率100%;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效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阶段性成效。

——党的全面领导得到了新加强。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从严治党,整治四风”,开展巡查工作,整顿机关作风,形成了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加注重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决贯彻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执行区委的重要工作举措,实现了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的稳步提升,为尖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五年来,我们经受住各种考验、执政能力显著提高,平安尖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逐年下降,社会稳定形势良好。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我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尖山区作为双鸭山市的首府区、中心区,全市经济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展望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国内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深度变革等新形势,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呈现。

从战略机遇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对黑龙江省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措施。黑龙江省委制定全面建成六个强省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要求省直部门翻箱倒柜、倾囊相助,大力支持煤城转型发展,为尖山提供了稳定的发展预期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央、省委、市委对当前形势的精准研判,各种机遇相互叠加的态势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为尖山推动产业、资源、生态、人居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塑造核心竞争新优势,高质量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强大政治动力。

从困难挑战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明显增多。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各地区对生产要素的争夺更加激烈,尖山区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经济新常态下矛盾愈发凸显,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能力弱、消费拉动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项目建设步伐不大,中小企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仍然较弱;农业市场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相对较低,距离优质高效农业差距仍然较大;现代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仍然偏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增多,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难度更大,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任务异常艰巨。特别是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呈现,安全维稳形势仍然严峻;个别党员干部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能力仍然不强等问题困扰着奋进的尖山。

综合各种因素。十四五时期,面对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区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时代背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机遇意识和挑战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定力和毅力,增强干劲和韧劲,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努力把尖山区打造成全市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推动新时代尖山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第三节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安排和党中央推进东北振兴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到二〇三五年,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支撑尖山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民生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绿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新提高,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生态环境优、发展活力足的全面振兴。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双鸭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十个新目标和六条路径,做实四头四尾、做强七大新增长领域、做深五大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首府区中心集聚优势,提升人口集聚中心、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政策落地及功能配套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承载功能,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产业延伸工程、改革强区工程、民生提质工程、生态优先工程、党建提升工程五大工程,全力建设现代农业品牌区”“中小企业集聚区”“三产发展引领区”“创新服务示范区”“宜居宜业文明区,为全市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市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排头兵。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自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转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自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高质量推动五区建设,突出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厚植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省市要求同步。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品牌区,打造近郊农业样板尖山。

依托区位优势,按照市委一产抓融合要求,推动农业发展与近郊优势、市场导向、产业发展相融合,以打造近郊精品菜篮子为切入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聚焦六个围绕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高质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主动对接各类自媒体平台,发展一批自媒体从业人员和农民主播,培育电商村”“淘宝村

——围绕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尖山。

坚持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标准,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智造新高地。立足招商引资扩总量、扶持民营经济提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给保障。围绕市委提出的七个新增长领域五大产业链条,积极对接全省、全市百大项目”“百千万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产业链延伸项目,利用区位优势寻求合作。突出打造新兴第三产业、工业加工产业、生产服务产业等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板块,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深度融入两山合作,推进与佛山市在产业对接互补、重点园区共建、科技平台共用、重大项目合作、资源要素共享、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扩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围绕建设三产发展引领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尖山。持续拓展传统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生产服务业,培育一批本土化商贸流通企业,消费基础性作用突出,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高水平交通立体枢纽初步建成,一体化中心城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为贯通全市双循环链接枢纽。

——围绕建设创新服务示范区,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尖山。以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切入点,全面激活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机制、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竞争新优势加速形成。不断优化城市高效能治理格局,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建设管理品质明显提升。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全面完成,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民主法治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区,打造全域美丽宜居宜业品质尖山。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补齐各民生领域短板,加强社会保障,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群众文化惠民、文化精品创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三项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区、农村延伸。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初步建设成为更具魅力的文化城区。深度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用生态理念引领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布局、推进区域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下大力气抓好环境整治等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产业健康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基本建立。构筑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推进美丽城乡建设,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区,打造美丽新尖山区,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开发格局。

第三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致力打造近郊农业样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下功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品牌农业战略转变,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业、设施农业、高附加值农业,打造农业精品版。

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坚持做好三篇大文章,将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做为发展方向,依托区位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五大基地。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促进农民增效、增收。持续发挥产业项目的龙头示范作用,形成集团+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引领农户向集约化、科学化、集团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抓好绿色有机蔬菜、花卉林果、食用菌、水稻、大豆等经济作物面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努力提升养殖业附加值。大力推广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模式,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增加线上销售力度,形成线上线下双赢的运营模式。到2025年全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到1.8万亩,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0.5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到1.125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1万亩,全区绿色无公害种植面积增加到1万亩,至少成立10家生产经营型专业合作社,深加工企业达到5家。

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近郊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服务市民米袋子、菜篮子、餐桌子、果盘子,加快发展优质种植业、养殖业,鼓励农民参与、组建经济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经济,重点推进两牛一猪一禽产业,大力扶持兴胜笨榨油脂、众诚鲜玉米、肉牛养殖等产业项目、长安村畜牧养殖基地项目,引进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延长发展产业链。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建设,实施旅游+”战略,打造东西两条旅游经济带,建成市区两小时旅游经济圈,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近郊农业观光游、采摘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特色旅游,打造集种植、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全力打造花海旅游项目建设,鲜花品种达到20个,种植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开发双兴村小溪湖沙滩浴场综合旅游项目,打造朝阳村田园康养旅游驿站,加快推进原鲜风情小镇二期工程建设,集观光旅游、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观光购物为一体的鲜族民俗风情街和鲜族民俗新村全面落成。提升生态农业体验游规模和品质,不断扩大区域影响力。

重点建设众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粘玉米加工项目、尖山区万丰养殖基地肉牛养殖项目、安邦乡富兴村鲜花逸站项目、褐菇项目。

专栏1 “农业+”全产业链融合重点项目

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业地位,实现安邦乡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提升乡村电气化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医疗、卫生、养老体系提质增量工程。统筹村屯规划建设,保护民俗村落和乡村风貌,不断强化乡村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物流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实施双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双兴村农村文体活动中心、改扩建安邦乡惠民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大厅,实施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垃圾收集系统、运输系统、管理站,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清理、转运,垃圾分类实现13个行政村100%全覆盖。提高全民垃圾分类意识,探索实施垃圾收费制度,降低垃圾产生量,垃圾总量较十三五末减量30%。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成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文明户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不良社会风气。推进平安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平安乡、平安村庄、平安家庭雪亮工程建设。

全面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确保黑土不减少、不退化,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强黑土地保护,扩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加大耕地轮作休耕力度。大力推广农艺、生物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实施农业三减行动,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加快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推进黑土资源永续利用。

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统筹整合资产、资源、资金,持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保障,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依托近郊优势打好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近郊农业这张牌,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重点发展棚室经济、近郊旅游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项目,到2025年实现每村至少有1个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清化收工作,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努力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区1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力争到2025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其中至少有1个村要达到100万元以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一盘棋、一体化、一口径统筹,巩固提升贫困地区脱贫成果,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落实兜底保障。夯实造血式产业扶贫,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劳务协作,推广企业定制班就业培训模式。深化拓展结对帮扶,推进干部双向挂职、人才双向交流。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政策连续性,继续落实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落实土地承包延期政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公共资源高效合理配置、城乡发展资源统筹开发利用,全面落实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二节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 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坚持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以第三产业引领带动全区发展核心理念不动摇,提升供给质量,拓展消费空间,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打造双鸭山全域旅游服务集散中心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聚焦全域旅游核心资源,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提升尖山区在全省、全市和周边区域的旅游评价首位度。以我市建设一核两带三廊四区为带动,发展现代城市风貌游、近郊休闲度假游、现代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加快双鸭山、云峰山、益寿山、云峰山滑雪场等八大山的旅游资源开发,依托滨水北城和南市新区建设,重点打造以沿安邦河两岸建设特色景观、标志性文化公建群和特色商业街区为重点的现代城市风貌游。招引投资主体,统筹双兴花卉观赏、小溪湖水上乐园、原鲜特色小镇民俗风情街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双兴旅游片区综合开发,深度促进文化融合、民俗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产品,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采摘、购物于一体的近郊休闲度假游,发挥近郊资源优势发展以双兴村草莓、鲜桃、花卉基地为重点的果蔬采摘、以公立安邦现代农业示范园、百亩花海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观光游。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持续打造冰雪景观世界,逐步开发冰雪乐园,拓展特色项目,推出冰雪民宿。强化涉旅服务配套升级,完善金融服务、纪念品衍生产品研发、汽车租赁等服务功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舒适性。推进域内景区交通沿线旅游交通指引标识建设,景区内游步道、充电桩、智能讲解等设施建设,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提升松江购物广场、恒大酒店等旅游配套服务质量,增强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全景化体验,促进旅游消费,更好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全力打造打造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现代服务配套体系,把尖山区建设成为全市的旅游服务集散中心

专栏2 建设区域旅游休闲中心重点项目安排

重点项目

建设期

总投资

主要内容

儿童公园游乐设施及

配套项目

2021-2023

3.1

亿元

项目占地面积41437.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约9520平方米,设备面积约占92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102975平方米。

双兴旅游片区综合开发项目

2022-2025

1.12

亿元

在双兴三A级生态旅游景区基础上配套升级,整合双兴村现有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投资入股,招商引资,建设水边游乐,周边野营等一体化的休闲旅游景区。同时实施原鲜村民族特色街改造项目,新建特色民族街,完善道路、步道、绿化及配套设施。

梦幻城堡

旅游项目

2021-2024

0.96

亿元

依托双鸭山主峰山体建设攀岩探险基地项目,开发建设集攀岩探险、企业拓展训练、轮滑、采摘垂钓、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培育建设全市商贸流通中心。按照完善功能、提高档次、集约发展增强辐射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市场网络,构建现代流通商贸体系。以主城区经济带为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进驻尖山区,以建设地标性商业综合体为重点,依托松江国际购物大厦、国贸商厦,积极引进大型国际、国内品牌落户我区。全面加快安邦河经济带为中心的商贸区建设,推动建设智慧体验商业综合体项目;招大联强盘活联丰滨河国际城市综合体商服,加快推进朝鲜族民俗风情街区建设,把安邦河经济带打造成为带动尖山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搭建绿色农产品、小商品、跨境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扶持10家具有我区地域特色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建设一批具有我市资源和商品特色的大型消费品批发市场、重点产业专业市场。重点推进名优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长安汽配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项目。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统筹物流枢纽功能中心建设。以现代物流发展为导向,以降低社会物流综合成本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为目标,提高物流业层次,加快构建公铁联运、集装箱运输、同城配送物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发展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和邮政快递等物流,努力建成辐射全市的集货运枢纽、物流配送、货物仓储、运转中心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

大力发展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按照完善功能、提升档次、集约发展、增强辐射的总体思路,拓展服务消费,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带动力强、特色突出的滨水北城、中心城区、南市新城商业街区。鼓励老城区改造,配合原市委、市政府片区改造,建设文化旅游商业街和企业孵化器项目,重点突出商务办公群、电子商务群、专业市场群的集聚发展,把尖山建设成为业态丰富、水平一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业态,鼓励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直播电商等消费新模式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提速,挖掘体育消费潜力,提升健康消费水平,创新养老消费模式,规范发展家政服务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繁荣夜经济,点亮城市新态。改善消费环境,健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促进商务诚信体系标准化,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拓展城乡消费市场。实施消费惠民系列行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盘活联丰滨河国际城市综合体,完善服务配套体系,提高酒店、商场、超市等窗口服务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实体零售业创新转型,开展商圈建设示范,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支持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赋予老字号老品牌新气质。

引领区域网红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紧抓网红带货模式对城市位置的低敏感性这一鲜明特点,依托尖山区房价物价低、仓储成本低、生活成本低等要素优势,吸引各地网红向尖山集聚,依托抖音、快手等新兴直播平台,把本地的特色产品向全国推广、把各地的特色产品以尖山为载体向全国推广,加速打造一批网红带货孵化平台,彻底突破尖山区位和产业配套劣势,培育壮大网红直播带货模式,将更多的尖山名优特产品卖向全国。积极抢抓我省、我市加快发展电商经济的有力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加快推进春缘居物流等项目建设进度,鼓励惠丰商城与京东大型电商企业进行合作,打造成为全市O2O旗舰店。实施电商企业示范工程,培育壮大美团、饿了么等电商连锁平台,积极扶持普赢边贸、维泰网络科技、鸿瑞德生物科技等一批业务基础良好、枢纽辐射作用强、诚实守信的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本土电商企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尖山区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园集聚发展,积极招引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电商企业落户园区,打造成为集电商创业、企业孵化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创业园。

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经营管理体系,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各类证券、期货、债券和产权交易业务,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加大保险业发展力度,构建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保险服务体系。完善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新型金融业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强化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和三农的支持,扩大信贷规模,提高首贷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共生共荣。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准入障碍,降低门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多元化投融资,加大金融服务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取得突破。 

第三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新动能

坚持引进增量和优化存量双轮驱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机遇,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延伸工程,加快构建人才智力支撑体系作为加快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促进发展的关键。强化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对接,构建新型创新体系,重塑尖山竞争发展新优势。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提升。把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作为产业延伸的核心任务,围绕做大做强我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筑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依托双矿、黑龙双锅等大企业,积极引进配套矿山机械、煤炭精深加工等行业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围绕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等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围绕我市地处北大荒的粮食和绿色有机蔬菜的优势,积极发展粮食就地产业转化及蔬菜精细加工和食品精深产出等产业。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链上游供给保障,围绕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产业、优势农产品产业,强化产业链集群配套,提升产业链下游产品竞争能力。

专栏3 产业链基础提升和现代化重点项目

双矿集团集佳电气数字化产业园区项目、中节能东方公司制砖成套设备制造项目、德强彩钢经销有限公司钢构复合板生产线建设项目、双龙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为一消毒剂项目、黑龙江新双锅锅炉有限公司数字化管线车间改造项目、鑫航商贸有限公司盛世居家园广场项目。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落实落靠《双鸭山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按照稳大、提小、扭亏、育新要求,进一步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支持民营经济进入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采取对内培育壮大一批、对外招商引资一批的举措,加快打造主攻方向明确、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龙头企业。紧盯生产和消费两端,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促进消费机制,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层次,形成市场和生产主体良性循环。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双矿转岗职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工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形成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良性循环。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强普惠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积极培育壮大集佳电气、双煤机电等机械装备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德强彩钢、新双锅等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孵化培育一批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高标准打造尖山中小企业产业园区为主导,加快把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产业项目的承载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转型发展的引领区、营商环境的示范区,推动尖山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园区企业发展,积极盘活园区停产企业,大力促进跃晟机械制造转型;扶持天佑电器修造积极引进新技术,发展精密机械生产制造;支持同心橡胶积极开发适销对路新品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引导三诚机械开发镍氢电容电池新能源矿用防爆机车市场;推进德强彩钢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森远木业2000套全屋定制家具项目竣工达产达效,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三江地区机械设备生产及维修基地。加快推进尖山区中小企业园区(二期)综合开发建设,积极招引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科技、食品加工和新能源等企业入驻园区,促进园区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坚持适度超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发展模式,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强化园区水、电、气、运等要素供给,为大项目入驻园区提供强有力支撑;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污染集中处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加快形成产业机构配置合理、功能配备齐全、基础承载有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专栏4 尖山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

园区类型

园区名称

任务目标

创新创业

尖山区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

依托我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处于创业期的科技类和文化创意类及其相关产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尖山区创新金融产业园区

集聚发展普惠金融、基金管理、股权众筹、孵化器等高成长的优质新型金融企业及其它配套机构,致力打造新型金融产业集群。产业园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突出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多种服务功能,构建集收集、整理、发布于一体的金融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区域金融服务水平、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循环经济

尖山区窑静脉生态产业园区

围绕回收循环再利用在尖山区窑地路附近建设静脉产业园区,拟占地100000平方米,经营黑色废金属,有色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橡胶,废设备工具等废旧物资回收以及可再生利用的其它物品的回收加工与销售为主的综合生态园区。

生活服务

尖山区汽修汽配产业园区

整合我区汽修、汽配企业,集中集团化管理,建设产业园区,包含二手车交易等内容。

研发孵化

尖山区科技创新中心

鼓励老城区改造,配合原市委、市政府片区改造,建设文化旅游商业街和企业孵化器项目,重点突出商务办公群、电子商务群、专业市场群的集聚发展,鼓励吸引企业总部、贸易公司、服务机构入驻,打造商业办公总部区域。

推动项目招引能力提升。完善细化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建立长效跟踪服务机制,保障项目落地建设。摸清资源底数、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在大力开展专题招商、园区招商、展会招商、驻点招商和挂职招商基础上,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聚焦两新一重,加强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环保、资金等要素保障,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时期百千万工程百大项目建设实质性突破。持续深化双深合作”“两山合作为基础,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和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借助中俄博览会(哈洽会)、深交会、广交会以及我市举办的经贸合作恳谈会、交流会等平台,广泛开展洽谈合作。建立招商引资的推进机制、责任体系,实行招商与绩效挂钩的考核奖励机制,把园区+招商”“目标+考核落到实处。

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展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智能生产、智慧城市、流通体系等领域开发应用场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重点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强智慧教育建设,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供给。加快建立政务数据开发目录和数据开放清单,建设政务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打造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推进数据采集标准化建设。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合规开拓社会数据采集渠道,扶持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

第四节实施科技引领发展战略 坚决担当首府使命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向创新驱动要高质量七个抓手,加快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强产业创新要素集聚。针对创新产业集聚和创新支撑条件改善两方面进行提升。在创新产业集聚方面,根据尖山创新产业与企业发展特色,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坚持数量扩张与创新能力提升并重,把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同时培育引领型创新企业,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优化科技企业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群。在创新支撑条件改善方面,以建设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人居环境为主要发展目标,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圈,营造活力开放的生活圈,培育绿水青山的生态圈,并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推动城区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提升,塑造高品质创新环境,吸引创新要素的集聚。

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在煤炭开采及深加工、机械装备等产业领域,强化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重点推进中节能东方墙材粉煤灰制砖成套设备制造项目、新双锅数字化车间改造项目、集佳电器智能机器人扩能改造,提升制造业科技含量,全力打造智造尖山。依托科研院所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煤炭开采洗选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人工干预智能采煤等共性技术,重点推进双煤机电窄煤层液压支柱项目,促进煤炭向绿色、高效、综合利用转型升级。增强机械装备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集佳智能机器人智造项目,引领尖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加强多功能精量播种机、小型耕作机、移动式秸秆破碎机等农机装备研发,提升煤炭挖掘和加工机械创新水平,支持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动技术改造。

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择优选择同心橡胶等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鼓励投融资机构为入库企业提供精准投融资服务。积极对接中省直科研院所助力煤城转型发展行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积极落实我省50亿转型发展专项基金和省对重大转型项目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为集佳电气煤矿自动化和机器人等项目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成长创新创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孵化培育一批中小微企业。以中小企业园区为牵动,高标准创建高新区,辐射带动各类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各科技产业载体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以尖山区电子商务创业园为龙头,实施省级高新区创建工程,带动尖山区各类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利用双鸭山和广东佛山合作的有利时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孵化中心,为中小企业成长创新创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孵化体系,创建一批区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省级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中试孵化、测试验证、产业支撑服务等功能,促进科研基础设施、科研仪器向中小企业开放,打造新一代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营造新环境的服务体系。加大购买科技成果的政策扶持,促进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尖山转化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纽带作用,尝试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寻求合作。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成果对接、高企申报、政策咨询、科技培训等服务。

培育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领军人才梯队建设。落实好头雁计划,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深入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放宽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到我区创办科技创新型企业条件。争取省、市科技人才奖助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给予报酬和奖励。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创造,以双鸭山市尖山区创新创业有限公司为示范,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等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双创平台,建立一批高水准省级孵化器,在国家孵化器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1.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引进20名以上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到2025年全区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00人以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千人以上。

2.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至少培养5名战略企业家,20名以上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职业经理人,50名以上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3.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工程:加强对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制造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知识更新和境外研修工作,到2025年,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其中,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4:3:3。

4.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成重点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培养不少于20名高级技师、技师,80名高级工。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000人。

5.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每年培训5名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2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50名种养致富带头人。

专栏5 尖山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第五节 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 全面重塑内外联动优势

统筹产业布局和区域战略需要,抓住当前重大政策机遇,拓展消费空间,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内畅、外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提升供给质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全面提升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抢抓发展机遇,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不断提升我区高质量供给对省市和国内市场需求的适配性。积极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充分发挥我区绿色有机食品和生态旅游康养等高品质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不断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促进消费机制,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层次,形成市场和生产主体良性循环。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深化对口合作,推动深圳市、佛山市先进经验在我区带土移植,形成一批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对接互补、重点园区共建、重大项目合作成果。

积极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充分发挥中心区首府区的独特优势,加快打造成为区域内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一是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确保重要民生物资需求供给。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贯通,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密切关注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信息,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二是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主动参与推动承接龙粤对口合作,为承接产业链转移筑巢引凤,成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三是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多元化投融资,加快培育新动能,不断扩大产业投资,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增长内生机制,不断拓展投资空间。盯紧国家投资方向,积极申报争取更多国外资金支持我市物流、仓储、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依托国内大市场,破除生产要素流通障碍,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提升经济治理效能,提高落实跨周期、逆周期调节能力,优化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

第六节 实施精品城市建设战略,提升宜居宜业城区品质

坚持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方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面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构建功能完善、便携高效的综合支撑体系。

统筹城镇规划建设。深入实施八大绿化工程,大力整治城区十乱,使乱搭乱建、街区卫生死角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郊区新城、建制镇、新型城镇、特色小镇等城乡融合载体建设。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数字龙江建设要求,大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实现5G商用网络规模部署,全面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加强城乡和旅游景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融媒体技术平台,推进智慧尖山建设。深入推进光纤到户,推动千兆城区建设。加快乡村光纤宽带网络和高带宽用户普及,加强农村通信基站建设和光缆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进百兆乡村建设,实现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城乡全面覆盖。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公交站场、停车场等场所,构建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企业上云提供支撑与服务。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

专栏6 尖山区5G商用布局

项目名称

实施主体

建设

周期

建设内容

中国联通双鸭山市5G新建工程项目(一期)

双鸭山联通公司

2021年

投资6000万元,新建300个5G基站及相关配套

中国移动双鸭山市5G新建工程项目 (一期)

双鸭山移动公司

2021年

投资6000万元,新建300个5G基站及相关配套

中国联通双鸭山市5G新建工程项目(二期)

双鸭山联通公司

2022年

投资7000万元,新建500个5G基站及相关配套。

中国移动双鸭山市5G新建工程项目(二期)

双鸭山移动公司

2022年

投资7000万元,新建500个5G基站及相关配套

加快推动城区环境改造。遵循铸魂、提品、净水、增绿理念,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尖山区特色风貌。加快拆除违章建筑、破旧厂房、废弃楼体,利用城市腾空区建设更多的公园广场、口袋绿地,持续修缮改造老旧楼房,加大绿色建筑与住宅全装修应用比例。加强网络设施建设与改造,统筹城市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消防等设施规划建设。持续改造完善老旧小区路网及地下管网、集中供热管网、燃气管网和排水管网,做好物业管理配套服务。整治规范农贸市场,为群众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双兴、公立、双胜、双合等行政村为重点,加快近郊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向阳、长安等16个片区1427户居民房屋安置工作。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植树绿化和冬季清冰雪三项攻坚战,加大背街巷路维修养护、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力度,实现区容区貌明显改观。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启动五马路立交桥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全面完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切实改善居住环境条件。

加强城区精细建设管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清理整治城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垃圾,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整治弃管楼,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彻底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顽疾。推进停车场规范化建设,在新兴大街、东西平行路两侧建设立体式停车场,继续增建一批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停车场,逐步缓解主商业区停车难问题;加强交通秩序治理,规范出租车市场,为群众营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加快智慧城区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效能。

专栏7 尖山区基础设施承载提升工程

1.完善城区交通道路网络:重点实施安邦农业科技园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协助市政府完成尖山区五马路跨线立交桥建设项目、市迎宾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项目、市学苑街桥梁改造工程项目、市第37中学东侧停车场建设项目。

2.提升老旧小区配套设施:重点实施尖山区建鑫社区建鑫小区、中植社区东平行路小区、益人社区供电路小区、合兴社区电大路小区、福园社区文南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等项目。

3.强化城区供水保障能力:重点实施、协助推动双鸭山市引松入双供水工程项目(一期)、东环路供水工程项目、寒葱沟净水厂升级改造项目。

第七节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精心绘就美丽尖山画卷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生态工程战略,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原生态、美丽乡村五大保卫战,加快推进两棚安置工作,建设幸福城区,美丽乡村,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把尖山区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并行,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林山水土生态系统保护,推动生态存量和绿色增量发展,积极培育碳汇经济发展,初步建立起功能比较齐全、结构基本稳定、生态趋向良好的生态系统。

强化污染防控治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清洁取暖推进力度,减少散煤使用量和降低散烧带来的高污染排放,实施煤改气”“煤改电,降低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强化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环境综合执法,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制度法规和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利用生态存量和绿化增量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碳汇项目,巩固创森成果。推动采煤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腾空土地利用,积极申请国家、省专项资金,配合制定市区采煤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搬迁、矿山治理腾空及土地利用规划,扩大产业项目入驻发展空间。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先进适用的尾矿、煤矸石等综合利用工艺技术,促进大宗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重点招引煤泥秸秆燃料项目技术转化和100万吨/年煤矸石固废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促进煤矸石及煤炭洗选副产品的转化发展。

 

 

建设项目

绿色制造

示范行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8%。

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创建行动,对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监察,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完成绿色化改造。

绿色建筑

引领行动

当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新增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生活垃圾

分类行动

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系统,郊区、乡镇全面启动垃圾分类。

根据垃圾分类需求,新改建中转站和改造收集车间。

节水行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比明显下降。

加快高耗水行业改造,鼓励企业争创节水标杆企业。

第八节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改善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改革强区工程,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优化环境,以环境改善激发市场,推动各项改革举措有效衔接、融会贯通,全面提高改革综合效能。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具效能的开放,促进两个循环的相互促进、双向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崇德守信的人文环境和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为目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大格局。围绕优化各类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压减审批环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办事创业便利度透明度,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导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协调处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实现服务更优、秩序更好、效率更高、环境更美,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新环境,力争全区营商环境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政策,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出清,统筹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兼并重组及转型升级等工作,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增强去产能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全力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的提升。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监督机制,切实将降费红利及时传导到终端用户。

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着力增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国绕税费、用电、用地、用能、运输以及制度性交易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力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扎实引导劳动力和人才要素合理畅通有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构建多层次、覆盖广、有差异、大中小相结合的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全面降低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城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新活力。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载体、服务机构及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中小微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健全党委、政府领导联系骨干民营企业制度,建立民营企业参与制定涉企政策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抓好拖欠民营企业资金专项治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创新增强金融服务保障能力。探索设立集金融信息集聚、金融资源交易、金融业务创新为一体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金融交易市场体系。推动落实省紫丁香计划。积极引导保险资源均衡配置,围绕安全生产、卫生防疫、出口信用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鼓励以保险替代各类保证金,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巩固和扩大保险期货价格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保险+期货模式区域全覆盖。

第九节实施民生改善战略 建设更高水平和谐幸福家园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改革强区工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线上线下公共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扎实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聚焦重点群体,为转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突出抓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机制,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特色化办学战略,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延伸,打造精品课堂、特色课堂,向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从以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型、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型三型融合改革要质量,积极构建大教育格局。完成第四幼儿园建设工程,启动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争取在原有班班通设备基础上,为学校安装录播视频互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提升教育新信息化水平。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兴调研之风”“研讨之风”“赛课之风,巩固打造高效活力课堂观课议课活动成果,加大培训力度,落实减负清单,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全面推进健康尖山建设。全面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食品药品监管全覆盖工作,对餐饮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免费体检,全面提升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疾控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逐步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可转换病区医疗设施条件。推进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提高医院诊疗能力。加快平战两用公共设施改造,提高体育场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充分满足应急需求。

大力发展全民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发展以乡镇体育为重点的农村体育、社区体育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学校体育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群众主动参与的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加大体育场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体育设施条件,完善设施功能,提高场馆综合利用率。加快训练设施与农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专栏9 尖山区增进民生福祉重点领域

 

内容

教育领域

重点实施光明小学建设项目、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尖山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研学)基地建设项目、学校维修改造项目、学校信息化设备购置项目、学校劳动技术实践教室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卫生领域

重点实施双鸭山市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治基地项目、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及数据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尖山区应急(卫生)物质储备中心建设项目、安邦乡卫生院异地搬迁改造项目等项目。

体育运动

重点实施市体育场改造项目、足球场建设项目、群众冰雪活动基地建设项目、体育公园建设项目等项目。

社会救助

重点实施第一社会福利院特困群体楼项目、第一社会福利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第二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区域提档升级改造项目等项目。

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居家养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优质养老机构,重点抓好养老康复中心项目建设,发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尖山区健康养老产业服务能力。依托全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鼓励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发展。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市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支持老年教育机构发展,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医养康养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院、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重视多形式、多途径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

专栏10 建设区域健康养老中心五个推进措施

推进措施

主要内容

推进养老服务 能力提升

1.建设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乡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配建补足新、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且达标率达到100%。2.全面完成特困老年人家庭基础性适老化改造,逐步引导老年人家庭实施住宅及家具设施适老化改造。3.开展专业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为老服务作用,推进三社联动机制建立。

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质

1.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作用,完善入住综合评估和特殊贡献、困难家庭老年人优先保障制度。2.鼓励支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并落实各项补助政策。3.完善落实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机制,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和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制度。4.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应对卫生等公共事件能力。5.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倡导公建民营运营模式。

推进农村养老 服务提速

1.夯实农村养老服务基础。加大具备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农村覆盖率达到50%。2.打造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全面建立农村互助养老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互助养老模式成熟定型,覆盖率达到100%。

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融合发展

全面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依托全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区域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健康、养生、金融、地产等行业相互融合发展,推动旅居养老产业链联动发展。

推进养老从业 人才队伍建设

1.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落实培训与资质等级评定同步实施。2.以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吸引培养、职级晋升、登记注册、等机制制度。3.加强养老人才的全面培养,以照护为基础,向教育、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拓展,扶持培养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全力打造阳光低保,推进互联网+医保便民、惠民行动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做好基金征缴工作,确保养老金等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全面建立并优化乡(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面放开临时救助户籍限制,加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个案会商等急难救助环节,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和制度可及性,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保障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探索实施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街道)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管理服务。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遗产+旅游,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发展非遗项目、工艺美术特色产业,研发生产具有浓郁尖山特色的文化产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艺术精品、文化时尚产品、文化旅游商品系列化开发和品牌化营销。发展演艺娱乐产业,培育大众艺术欣赏、体验体育、健身休闲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扶持产业规模较大、市场前景良好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加大对社区文艺团体扶持力度,开展百场广场文化演出、赏冰乐雪等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健全区、乡、村文体三级网络阵地。实施群众文化惠民、文化精品创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三项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区、农村延伸。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文化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发挥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满足市民了解双鸭山、热爱双鸭山、建设双鸭山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全方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举办十星级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和谐奋进的社会氛围。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活动,建设国防一条街。

第十节实施高效能治理战略 探索现代化城区治理路径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现代化平安尖山”“和谐尖山”“法治尖山”“食安尖山再上新台阶。

深化平安尖山建设。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强化社区治理。建立全市统一的网格信息采集队伍,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多个智慧安居系统应用,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和全覆盖。加快健全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区乡村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基层下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发挥区级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强化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深入和谐尖山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节联动工作体系,打造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的源头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融合智慧交通、智慧内保、智慧小区、智慧巡防等科技现代化手段,打造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最具安全感城市。

深入法治尖山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的社会治理行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将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予以推进。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区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到2025年,全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专栏1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内容

 

建设项目

加强实体平台建设

推动区、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建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善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配备自助查询、排队叫号、服务评价、视频咨询、录音录像等服务设备。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

构建集12348热线、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一体的法律服务网。

加强热线平台建设

努力实现与服务热线衔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探索建立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12368诉讼服务热线衔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深入食安尖山建设。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和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确保药品安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药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提升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和安全服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民生直接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提升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巩固对黑恶犯罪的压倒性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消减交通事故总量、控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将道路交通伤亡人事故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

第四章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全面完成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保障十四五规划有效实施,要在中央和省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部署,更好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尖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尖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完善教育培养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八种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城市党建两变三化,持续整机关党建灯下黑等问题,持续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把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防止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文风会风,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等突出问题,建立和落实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政治生态考核制度化常态化,完善考核指标,创新考核办法,狠抓问题整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尖山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经济社会治理。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快推进法治尖山建设。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本规划纲要经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要建立规划体系,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完善监测评估,强化分类实施,强化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提升规划实施效能,保障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建立统一高效的规划体系。明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导地位,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建立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二)强化规划实施组织保障。建立规划实施领导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相衔接,编制本级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分工责任,加强规划实施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将本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评,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举措,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实施质量和效果。

(三)健全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通报,督促各方面加快推进落实。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纠偏制度,不得随意调整更改各类规划,经评估确需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时,须按程序调整。建立规划实施群众监督制度,鼓励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提出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四)强化政策要素协同配合。年度计划要将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财力可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市级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引导金融要素资源支持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土地、人口、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也要服从和服务于规划纲要,强化政策间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尖山而努力奋斗!



政策解读:尖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